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有哪些相关问题需要注意?


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是一个较为复杂且受到严格监管的过程,涉及诸多需要注意的问题。下面为您详细介绍。 首先,在法律概念方面,企业国有产权是指国家对企业以各种形式投入形成的权益、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各种投资所形成的应享有的权益,以及依法认定为国家所有的其他权益。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就是将这些权益进行转移的行为。 从转让的流程来看,依据《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第一步是做好可行性研究,按照内部决策程序进行审议,并形成书面决议。国有独资企业的产权转让,应当由总经理办公会议审议。国有独资公司的产权转让,应当由董事会审议;没有设立董事会的,由总经理办公会议审议。涉及职工合法权益的,应当听取转让标的企业职工代表大会的意见,对职工安置等事项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 第二步是清产核资,转让方应当组织转让标的企业按照有关规定开展清产核资,根据清产核资结果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资产移交清册,并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实施全面审计(包括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转让标的企业法定代表人的离任审计)。资产损失的认定与核销,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三步是进行产权转让公告,转让方应当将产权转让公告委托产权交易机构刊登在省级以上公开发行的经济或者金融类报刊和产权交易机构的网站上,公开披露有关企业国有产权转让信息,广泛征集受让方。产权转让公告期为20个工作日。 关于受让方的资格问题,受让方一般应当具备良好的财务状况和支付能力,具有良好的商业信用,受让方为自然人的,应当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等。同时,受让方受让国有产权后,不得改变转让标的企业的主营业务,不得影响企业的持续发展等。 在审批要求上,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决定所出资企业的国有产权转让。其中,转让企业国有产权致使国家不再拥有控股地位的,应当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所出资企业决定其子企业的国有产权转让。其中,重要子企业的重大国有产权转让事项,应当报同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会签财政部门后批准。 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是一个严谨的过程,每一个环节都有相应的法律规定和要求,企业在进行国有产权转让时,务必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以确保转让行为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