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核算有哪些要点?


成本核算是企业管理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按照其性质和发生地点进行分类归集、汇总和核算,从而计算出该时期内生产经营费用的发生总额,以及每种产品的实际成本和单位成本。下面为您介绍成本核算的要点。 首先是确定成本核算对象。成本核算对象是指核算成本的主体,也就是对什么进行成本核算。不同的企业和不同的生产工艺,成本核算对象也会有所不同。比如,在制造业中,成本核算对象可以是具体的产品、批次或者生产步骤;在服务业中,可能是某个服务项目或者客户群体。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 1 号——存货》等相关规定,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合理确定成本核算对象。这样才能确保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针对性。 其次是明确成本项目。成本项目是指对成本进行分类的具体项目,一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直接材料是指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材料以及有助于产品形成的主要材料和辅助材料;直接人工是指直接从事产品生产的工人的职工薪酬;制造费用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明确成本项目有助于清晰地反映成本的构成,便于进行成本分析和控制。在《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中,对各类企业的成本项目设置都有相应的指导和规范。 再者是选择合适的成本核算方法。常见的成本核算方法有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等。品种法适用于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的企业,如发电、采掘等;分批法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的企业,如船舶制造、服装定制等;分步法适用于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的企业,如纺织、冶金等。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选择合适的成本核算方法。《企业会计制度》等相关法规也鼓励企业采用科学合理的成本核算方法来准确反映成本情况。 另外,要做好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这包括建立健全各项原始记录,如材料领用记录、工时记录、产量记录等,这些原始记录是成本核算的依据;制定合理的消耗定额,如材料消耗定额、工时消耗定额等,有助于控制成本;加强存货的计量、验收、领发和清查工作,确保存货数量和成本的准确性。《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 8 号——资产管理》对存货管理等基础工作提出了要求,以保证成本核算数据的可靠性。 最后是进行成本分析和考核。成本核算完成后,要对成本数据进行分析,找出成本变动的原因,评估成本控制的效果。同时,建立成本考核制度,将成本指标分解到各个部门和岗位,与绩效考核挂钩,激励员工降低成本。通过成本分析和考核,可以不断改进成本核算方法和成本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相关法律法规虽然没有对成本分析和考核作出具体规定,但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看,这是成本核算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