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执行调取证据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我在一个案件里,法院说要执行调取证据。我不太清楚这是怎么回事,也不知道法院这么做的法律依据是什么。我想知道执行调取证据到底依据哪些法律规定,这些规定是怎么说的,对我这个案子有什么影响。
展开 view-more
  • #证据调取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执行调取证据是指在司法执行过程中,相关部门为了查明案件事实、保障执行程序顺利进行,依法获取与案件有关的证据材料的行为。 在我国,执行调取证据有明确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规定,人民法院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调查取证,有关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人民法院对有关单位和个人提出的证明文书,应当辨别真伪,审查确定其效力。这一规定赋予了人民法院在民事诉讼执行过程中调取证据的权力,确保法院能够全面、客观地了解案件情况,作出公正的裁决。 此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也对法院调取证据的程序和范围进行了进一步细化。根据该解释,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可以在举证期限届满前书面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应当由两人以上共同进行。调查材料要由调查人、被调查人、记录人签名、捺印或者盖章。 在行政诉讼中,《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一条同样规定,与本案有关的下列证据,原告或者第三人不能自行收集的,可以申请人民法院调取:(一)由国家机关保存而须由人民法院调取的证据;(二)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证据;(三)确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其他证据。这为行政诉讼中的证据调取提供了法律支撑,保障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这些法律规定共同构成了我国执行调取证据的法律体系,明确了调取证据的主体、程序和范围,有助于维护司法公正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