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中的侦查阶段有哪些法律特征?


刑事诉讼中的侦查阶段是指侦查机关为了查明犯罪事实、抓获犯罪嫌疑人,依法进行的专门调查工作和采取的有关强制性措施。以下将详细介绍侦查阶段的法律特征。 首先,侦查主体具有特定性。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侦查权只能由法定的侦查机关行使。在我国,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国家安全机关、军队保卫部门以及监狱等机关,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享有侦查权。例如,公安机关负责大多数刑事案件的侦查工作,而人民检察院主要对贪污贿赂犯罪、国家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等特定类型的案件进行侦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明确了各侦查机关的职责范围,这就保证了侦查工作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其次,侦查活动具有法定性。侦查活动必须严格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从立案、侦查措施的采取到侦查终结,每一个环节都有相应的法律规范。比如,在进行搜查时,必须向被搜查人出示搜查证;在讯问犯罪嫌疑人时,应当保证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严禁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刑事诉讼法》对侦查活动的程序进行了详细规定,违反这些程序所取得的证据可能会被排除,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 再者,侦查内容具有特定性。侦查工作主要围绕收集证据、查明犯罪事实、查获犯罪嫌疑人展开。侦查机关会运用各种侦查手段,如讯问犯罪嫌疑人、询问证人、勘验、检查、鉴定等,来获取与案件有关的各种信息。通过这些工作,确定犯罪是否发生、犯罪嫌疑人是谁以及犯罪的具体情节等。例如,在盗窃案件中,侦查机关会通过勘查现场获取指纹、脚印等痕迹物证,询问证人了解案发时的情况,从而为破案提供线索。 最后,侦查活动具有保密性。由于侦查工作的特殊性,在侦查阶段,很多信息需要保密。这是为了防止犯罪嫌疑人毁灭证据、串供或者逃跑,保证侦查工作的顺利进行。例如,对于一些重大案件的侦查进展情况,侦查机关通常不会对外公开。同时,对于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案件,更要严格保密。保密制度有助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总之,刑事诉讼中的侦查阶段具有主体特定、活动法定、内容特定和保密等法律特征。这些特征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保障了侦查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刑事诉讼的公正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