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股权受让方在财务上有哪些法律风险?


公司股权受让方在财务上会面临多种法律风险,下面为您详细介绍: 财务报表不实风险:财务报表是受让方了解目标公司财务状况的重要依据,但目标公司可能出于各种目的对财务报表进行粉饰或造假。例如,虚增资产、隐瞒负债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公司应当向股东如实提供财务会计报告。若受让方因目标公司提供的不实财务报表而做出受让股权的决策,可依据相关法律要求目标公司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债务风险:目标公司可能存在未披露的债务,如银行贷款、应付账款、担保债务等。这些隐藏债务在股权受让后可能会给受让方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民法典》规定,债权债务的转让需要遵循一定的法律程序。如果受让方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承接了这些债务,可根据股权转让协议中关于债务披露和承担的条款,追究转让方的违约责任。 税务风险:目标公司可能存在税务违规行为,如偷税、漏税等。一旦被税务机关查处,受让方可能需要承担补缴税款、滞纳金甚至罚款的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明确了纳税人的纳税义务和法律责任。受让方在受让股权前,应要求目标公司提供完整的税务资料,进行税务尽职调查,以降低税务风险。 资产质量风险:目标公司的资产可能存在贬值、损坏、权属不清等问题。例如,固定资产可能已陈旧过时,无形资产可能存在权利瑕疵。受让方在评估目标公司资产时,应进行详细的资产清查和评估。若发现资产存在问题,可在股权转让协议中要求转让方承担相应的责任。 财务内部控制风险:目标公司可能缺乏有效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导致财务收支混乱、资金管理不善等问题。这可能会影响目标公司的正常运营和财务状况。受让方在受让股权后,应加强对目标公司财务内部控制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为了降低财务上的法律风险,受让方在受让股权前应进行全面的尽职调查,包括财务审计、税务审查、资产清查等。同时,应在股权转让协议中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特别是关于财务状况的披露和违约责任的承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