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通过假离婚、假登记、假社保等方式规避“限购令”会有哪些法律风险?

我想买房,但不符合限购政策。听说可以通过假离婚、假登记、假社保这些方式规避限购令,可又担心有风险。我想知道这么做会面临什么样的法律风险呢?会不会有很严重的后果?
展开 view-more
  • #限购规避风险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在房地产市场中,“限购令”是政府为了调控房价、抑制投机性购房而出台的政策。然而,一些人会采用假离婚、假登记、假社保等手段来规避“限购令”,但这种行为存在诸多法律风险。 首先来看假离婚的情况。从法律层面讲,只要在民政部门办理了离婚登记手续,婚姻关系就合法解除了,不存在所谓的“假离婚”。也就是说,一旦办理离婚,双方在法律上就不再是夫妻关系。如果一方在离婚后不愿意复婚,另一方也无法通过法律途径强制复婚。并且在财产分割方面,如果在离婚协议中对财产进行了分割,即使后来发现是“假离婚”,想要重新分割财产也会面临很大困难。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相关规定,离婚协议中关于财产分割的条款或者当事人因离婚就财产分割达成的协议,对男女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 再说说假登记。假登记通常是指提供虚假的房屋产权登记信息等行为。这种行为严重违反了《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等相关规定。不动产登记机构在发现虚假登记后,会撤销登记,恢复原状。如果因此给他人造成损失的,还需要承担赔偿责任。情节严重的,可能会被追究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以虚假材料骗取不动产登记,可能构成诈骗等犯罪行为。 最后是假社保问题。使用假社保来规避“限购令”,这是欺骗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的行为。社保机构一旦发现参保信息造假,会取消参保资格,并且会对相关人员进行处罚。同时,在购房合同履行过程中,如果被发现使用假社保获得购房资格,开发商有权解除购房合同,购房者可能会损失已支付的定金和房款。此外,这种行为还可能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面临罚款、拘留等行政处罚。 综上所述,通过假离婚、假登记、假社保等方式规避“限购令”是不可取的,不仅会面临民事赔偿责任,还可能承担行政甚至刑事责任。大家应该遵守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通过合法途径参与房地产市场交易。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