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嘱继承有哪些法律规定?


遗嘱继承是指按照被继承人所立的合法有效的遗嘱而承受其遗产的继承方式。下面为您详细介绍遗嘱继承的相关法律规定。 首先,关于遗嘱的形式和效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继承编的规定,遗嘱的形式有多种。自书遗嘱由遗嘱人亲笔书写,签名,注明年、月、日;代书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由其中一人代书,并由遗嘱人、代书人和其他见证人签名,注明年、月、日;打印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遗嘱人和见证人应当在遗嘱每一页签名,注明年、月、日;以录音录像形式立的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遗嘱人和见证人应当在录音录像中记录其姓名或者肖像,以及年、月、日;口头遗嘱是遗嘱人在危急情况下,可以立口头遗嘱。口头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危急情况消除后,遗嘱人能够以书面或者录音录像形式立遗嘱的,所立的口头遗嘱无效;公证遗嘱由遗嘱人经公证机构办理。 需要注意的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立的遗嘱无效。遗嘱必须表示遗嘱人的真实意思,受欺诈、胁迫所立的遗嘱无效。伪造的遗嘱无效。遗嘱被篡改的,篡改的内容无效。 其次,遗嘱继承与法定继承的关系。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如果被继承人立有合法有效的遗嘱,那么就按照遗嘱来分配遗产;只有在没有遗嘱或者遗嘱无效的情况下,才按照法定继承来处理。法定继承是按照法律规定的继承人范围、继承顺序和遗产分配原则来进行的。 最后,遗嘱继承的流程。一般来说,在被继承人去世后,遗嘱执行人应当按照遗嘱的内容执行。如果没有遗嘱执行人,继承人应当及时推选遗产管理人;没有推选的,由继承人共同担任遗产管理人。遗产管理人负责清理遗产并制作遗产清单,向继承人报告遗产情况,采取必要措施防止遗产毁损、灭失等。如果继承人之间对遗嘱的效力或者遗产分配有争议,可以通过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总之,遗嘱继承涉及到诸多法律规定,在处理相关事务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法律要求来进行,以确保遗嘱的有效性和遗产的顺利继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