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履行民事调解书会有什么违约责任问题?


在了解拒绝履行民事调解书的违约责任之前,我们先明确一下民事调解书的概念。民事调解书是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的过程中,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在查清事实、分清是非的基础上,通过调解促使当事人达成协议而制作的法律文书。它和民事判决书一样,具有法律效力。 从法律规定来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三条规定,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调解书和其他应当由人民法院执行的法律文书,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也就是说,一旦一方拒绝履行民事调解书,另一方有权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法院强制执行的手段有多种。首先,法院可以查询、冻结、划拨被申请执行人的存款。比如,如果拒绝履行的一方有银行存款,法院可以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将相应款项冻结,然后划拨到对方账户用于履行调解书确定的义务。其次,法院有权扣留、提取被申请执行人的收入。这包括工资、奖金等合法收入,法院可以要求被执行人所在单位协助,从其收入中扣除相应金额。 此外,法院还可以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被申请执行人的财产。例如,如果拒绝履行的一方有房产、车辆等财产,法院可以对这些财产进行查封,然后通过拍卖、变卖等方式将所得款项用于履行义务。 除了上述强制执行措施外,拒绝履行民事调解书还可能面临其他法律后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罚款和拘留是对拒绝履行行为的一种惩戒措施,目的是促使其履行义务。而如果情节严重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规定,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总之,民事调解书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义务。拒绝履行不仅会损害对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还会给自己带来严重的法律后果。因此,在签订民事调解书后,应当严格遵守约定,积极履行义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