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解土地纠纷有什么依据呢?
我家跟邻居因为土地边界问题起了纠纷,大家都各执一词。现在想通过调解来解决,可又不清楚调解得依据什么来进行。所以想问问,调解土地纠纷到底有啥依据呀,这样心里也有个底。
展开


在我国,调解土地纠纷具有明确且多方面的依据,下面为您详细介绍。首先是法律层面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是调解土地纠纷的重要法律。这部法律明确规定了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例如,城市市区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在调解土地纠纷时,如果涉及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就可以依据该法进行处理。该法第十四条规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处理。单位之间的争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的争议,由乡级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当事人对有关人民政府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处理决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在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解决前,任何一方不得改变土地利用现状。 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也为土地纠纷调解提供了依据。民法典中的物权编对土地相关的物权进行了规定。比如,对于土地承包经营权等用益物权,它规定了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当土地承包经营权发生纠纷时,就可以依据民法典的相关规定来确定权利义务关系,进而进行调解。如果一方侵犯了另一方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被侵权方有权要求侵权方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像停止侵害、排除妨碍、赔偿损失等。 除了法律依据,政策也是调解土地纠纷的重要参考。国家会根据不同时期的土地管理需求和农村发展情况,出台一系列土地政策。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对土地问题的态度和导向。例如,关于农村土地流转的政策,它鼓励土地合理流转,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在调解涉及土地流转的纠纷时,就需要参考这些政策,确保调解结果既符合法律规定,又适应国家的发展战略。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