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起诉是否需要鉴定?
我遇到了医疗事故想通过起诉解决,但不清楚起诉过程中是不是一定要进行医疗事故鉴定。我担心不鉴定可能影响诉求,但鉴定又怕耗费时间和金钱,想了解在法律上起诉医疗事故时鉴定是不是必需的。
展开


在医疗事故起诉中,鉴定并非绝对必要,但鉴定结果往往对案件走向起着关键作用。 医疗事故鉴定,通俗来讲,就是由专业的机构和人员对医疗行为是否存在过错、该过错与患者损害后果之间有无因果关系以及事故等级等方面进行评判。它能为法官提供专业的参考依据,帮助判断医院是否应承担责任以及责任的大小。 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十条规定,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机构关于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报告或者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要求处理医疗事故争议的申请后,对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应当交由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医患双方协商解决医疗事故争议,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由双方当事人共同委托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 从实际诉讼角度来看,如果患者起诉时不进行鉴定,可能会面临举证困难的问题。因为医疗行为具有专业性,法官通常难以直接判断医院的诊疗行为是否存在过错。而通过鉴定得出的结论,能让法官更清晰地了解案件事实。例如,鉴定结果显示医院存在过错且该过错导致了患者的损害,那么患者胜诉的可能性就会增加。 然而,并非所有医疗事故起诉都必须进行鉴定。如果案件事实比较清晰,证据能够充分证明医院存在明显过错,比如手术中遗留器械在患者体内等,此时即使不进行鉴定,法院也可能根据现有证据作出判决。所以,是否进行鉴定要根据具体案件情况来决定。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