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犯罪要走哪些程序?


未成年犯罪所走的程序和成年人犯罪大致遵循相似的基本框架,但在很多环节上会有专门针对未成年人特点的特殊规定,以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和促进他们的改过自新。下面为你详细介绍各个程序。 首先是立案程序。当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接到相关单位、个人的报案、控告、举报等,经过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时,就会予以立案。对于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在立案时会重点关注犯罪嫌疑人的年龄、刑事责任能力等情况。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只要符合立案条件,就应当立案。 接着是侦查程序。立案后,公安机关会展开侦查工作,收集、调取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罪轻或者罪重的证据材料。在侦查过程中,对于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会采取适合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方式进行讯问和调查。比如,讯问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时,应当通知其法定代理人到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应当保障未成年人行使其诉讼权利,保障未成年人得到法律帮助,并由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承办。 然后是审查起诉程序。侦查终结后,案件会移送至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人民检察院会对案件进行全面审查,包括犯罪事实、证据、犯罪嫌疑人的认罪态度等。对于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人民检察院在审查起诉时会更加注重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感化和挽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于未成年人涉嫌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规定的犯罪,可能判处一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符合起诉条件,但有悔罪表现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附条件不起诉的决定。 再之后是审判程序。如果人民检察院决定提起公诉,案件就会进入审判阶段。人民法院会组成合议庭对案件进行审理。在审判过程中,会充分保障未成年被告人的合法权益,比如为其指定辩护人等。同时,审判时一般不公开进行,以保护未成年人的隐私和名誉。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审判的时候被告人不满十八周岁的案件,不公开审理。但是,经未成年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同意,未成年被告人所在学校和未成年人保护组织可以派代表到场。 最后是执行程序。如果未成年被告人被判处刑罚,会按照判决的内容执行。对于未成年人的刑罚执行,会遵循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与成年人分别关押、分别管理、分别教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对被拘留、逮捕以及在未成年犯管教所执行刑罚的未成年人,应当与成年人分别关押、管理和教育。对未成年人的社区矫正,应当与成年人分别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