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人了是否就一定要判死刑?
我跟人起了冲突,在极度愤怒的情况下动手,结果对方死亡了。我很害怕,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一定会被判死刑,想了解一下在法律上,杀人了是不是就必然会判死刑呢?
张凯执业律师
已帮助 867 人解决法律问题
在我国,杀人了并不意味着就一定要判死刑。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下“杀人”在法律上涉及的罪名,最典型的就是故意杀人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
故意杀人罪,指的是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而过失致人死亡罪,则是由于行为人疏忽大意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造成他人死亡的结果。显然,这两种罪名的主观恶性是有很大差别的。
从法律依据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这里可以看出,对于故意杀人罪,法律规定了多个量刑档次,并不是只有死刑这一种刑罚。对于情节较轻的故意杀人行为,就不会判处死刑。比如义愤杀人、防卫过当杀人等情况。而第二百三十三条规定,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这说明过失致人死亡罪一般不会判处死刑。
在司法实践中,法院在量刑时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犯罪动机是很重要的一点,如果是出于卑劣的动机,如为了谋取钱财、报复社会等而杀人,量刑可能会较重;如果是因为受到长期的虐待、侮辱等原因激愤杀人,量刑可能会相对轻一些。犯罪手段也会影响量刑,使用残忍手段杀人的,往往比使用相对平和手段杀人的量刑要重。犯罪后果方面,如果造成多人死亡或者对社会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 量刑也会更重。此外,犯罪后的表现,如是否有自首、立功情节,是否积极赔偿被害人损失并取得谅解等,都会对量刑产生影响。总之,杀人案件的量刑是一个综合考量的过程,不会简单地一律判处死刑。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20个最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