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置权取得的消极要件是什么?


留置权是指债权人按照合同的约定占有债务人的动产,债务人不按照合同约定的期限履行债务的,债权人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留置财产,以该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而留置权取得的消极要件,就是指阻止留置权发生的情形。 首先,留置不得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不得留置的动产,不得留置。这是因为法律为了维护公共秩序、社会利益等,会对某些情况作出限制。比如,在抢险救灾等紧急情况下,运输救灾物资的车辆,即使托运人未支付运费,承运人也不能留置该车辆及救灾物资,因为这涉及到公共利益和紧急救助的需要,法律不允许在这种情况下行使留置权。 其次,留置不得违背公序良俗。公序良俗就是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如果留置行为违背了社会的一般道德观念、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那么就不能取得留置权。例如,在葬礼上,承办葬礼的一方不能因为死者家属未支付费用而留置死者的遗体,这种行为严重违背了公序良俗,是不被法律所允许的。 再者,留置不得与债权人所承担的义务相抵触。债权人在占有债务人动产时,如果其事先承担了某种义务,而留置该动产会违反这种义务,那么就不能取得留置权。比如,运输公司与托运人约定将货物按时运送到指定地点,在运输过程中,即使托运人未支付运费,运输公司也不能留置货物而不按时运输,因为按时运输货物是运输公司承担的义务,留置货物与之相抵触。 最后,留置不得与当事人在合同中的特殊约定相抵触。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约定不得留置的条款。如果合同中有这样的约定,债权人就不能因为债务人未履行债务而留置相关动产。例如,在保管合同中,双方约定保管人不得留置保管物,那么当寄存人未支付保管费用时,保管人就不能留置保管物。总之,留置权取得的消极要件是为了平衡各方利益,确保留置权的行使符合法律和社会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