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房购房合同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商品房购房合同是购房者与开发商之间就商品房买卖事宜达成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它规范了双方在购房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以下为您详细介绍一些签订商品房购房合同需要注意的方面。 首先,合同主体要明确。在合同中,应清晰地写明开发商和购房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七十条规定,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约定,一般包括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和住所等条款。这能确保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双方能够准确地进行沟通和联系,避免出现主体不明导致的纠纷。 其次,关于商品房的基本情况。合同中要详细描述房屋的位置、面积、户型、朝向等信息。面积条款尤其重要,要明确是建筑面积、套内建筑面积还是使用面积,以及面积误差的处理方式。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四条规定,出卖人交付使用的房屋套内建筑面积或者建筑面积与商品房买卖合同约定面积不符,合同有约定的,按照约定处理;合同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一定原则处理。所以,购房者一定要仔细核对面积相关条款,避免面积缩水给自己带来损失。 再者,价款及支付方式。合同应明确房屋的总价款、付款方式(如一次性付款、分期付款、银行贷款等)和付款时间节点。如果选择贷款购房,要明确因购房者自身原因或银行政策原因导致贷款未获批的处理方式。同时,要注意合同中是否有关于逾期付款的违约责任条款,避免因疏忽而承担不必要的费用。《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然后,交付期限和条件。合同要明确开发商交付房屋的时间和交付条件。交付条件一般包括房屋通过竣工验收、取得相关证件等。购房者要关注逾期交房的违约责任,按照《民法典》的规定,开发商逾期交房的,购房者有权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如支付违约金等。同时,要注意合同中关于房屋交付时的验收程序和标准,确保自己能够在接收房屋时发现问题并及时提出。 最后,产权登记。合同应约定开发商协助购房者办理产权登记的时间和义务。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开发商有义务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办理产权登记需由其提供的资料报产权登记机关备案。如果开发商未履行该义务导致购房者不能按时取得产权证书,购房者有权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 总之,签订商品房购房合同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购房者一定要仔细阅读合同条款,对于不理解或不合理的地方要及时与开发商沟通协商,必要时可以咨询专业律师,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