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前财产协议有哪些注意点?


婚前财产协议是指即将结婚的男女双方为了明确各自婚前财产和债务的范围、权利归属等问题,而签订的协议。签订婚前财产协议有诸多方面需要注意。 首先,协议签订的主体必须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也就是说,双方都要能清楚地理解自己在协议中的权利和义务,能独立进行民事活动。如果一方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的婚前财产协议是无效的。 其次,协议必须是双方真实意思的表示。《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六条规定,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这意味着双方签订协议时不能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比如,一方不能通过威胁、欺骗等手段让另一方签订协议,否则协议可被撤销。 再者,协议内容要合法。协议不能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也不能违背公序良俗。例如,不能在协议中约定限制一方基本人身权利的内容,像限制一方的婚姻自由等,这类约定是无效的。同时,协议所涉及的财产必须是双方合法拥有的财产,对于非法财产的约定不受法律保护。 另外,协议的形式最好是书面形式。虽然法律并没有强制规定婚前财产协议必须采用书面形式,但书面协议能更清晰地记录双方的约定,避免日后产生纠纷时无法举证。而且根据《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九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书面形式是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以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视为书面形式。 最后,对于一些重要的财产,如房产、车辆等,建议进行公证。公证后的婚前财产协议具有更强的证明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经公证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应当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但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该项公证的除外。这样在发生纠纷时,能更好地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总之,签订婚前财产协议时要谨慎,确保协议符合法律规定,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