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像权案例有哪些?


肖像权是指自然人对自己的肖像享有再现、使用并排斥他人侵害的权利。在我国,肖像权受到法律的严格保护。下面为你介绍一些不同场景下的肖像权案例。 案例一:商业使用类。某美容机构未经模特小美的同意,将她的照片用于宣传海报和网络推广。小美发现后,认为该美容机构侵犯了她的肖像权。从法律角度来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九条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该美容机构为了商业目的,在未取得小美同意的情况下使用其肖像,显然侵犯了小美的肖像权。小美有权要求该美容机构停止使用照片、赔礼道歉,并赔偿相应的经济损失。 案例二:新闻报道类。某电视台在报道一起突发事件时,拍摄了路人小张的正面清晰画面,并在节目中播出。小张认为电视台侵犯了他的肖像权。这里需要明确的是,新闻报道属于合理使用肖像权的情形之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条规定,为实施新闻报道,不可避免地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可以不经肖像权人同意。电视台在报道新闻事件时,为了真实、全面地呈现事件情况,拍摄小张的画面是不可避免的,且不具有营利目的,所以电视台的行为不构成侵犯肖像权。 案例三:网络侵权类。网友小李在社交平台上恶意丑化并传播他人小王的照片。这同样侵犯了小王的肖像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九条明确禁止以丑化、污损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小李的行为不仅损害了小王的形象,还可能对小王的名誉造成影响。小王可以要求小李删除照片、赔礼道歉,若造成了精神损害,还可以要求小李给予精神损害赔偿。 通过这些案例可以看出,肖像权的保护涉及多个方面,在不同场景下,判断是否侵犯肖像权需要依据具体的法律规定和实际情况。当我们的肖像权受到侵犯时,要及时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