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前需要做财产公证吗?
我马上要结婚了,名下有一些房产和存款,对象也有自己的财产。我有点纠结要不要去做财产公证,一方面担心不做公证以后万一有纠纷说不清楚,另一方面又怕做了公证对象会不高兴,想了解下从法律角度看,结婚前到底需不需要做财产公证呢?
展开


结婚前是否需要做财产公证,这并没有硬性的法律规定,完全取决于当事人的意愿。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财产公证是什么。财产公证就是公证机构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依法证明与财产有关的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的活动。在婚前财产公证中,主要是对男女双方婚前的个人财产或债务的范围、权利的归属问题进行证明。 从法律依据上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三条规定,下列财产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一)一方的婚前财产;(二)一方因受到人身损害获得的赔偿或者补偿;(三)遗嘱或者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四)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五)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也就是说,即使不做婚前财产公证,夫妻一方的婚前财产也属于其个人财产。 不过,做婚前财产公证还是有一些好处的。如果进行了婚前财产公证,那么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一旦发生财产纠纷,公证书可以作为明确财产归属的有力证据,减少不必要的争议和诉讼成本。比如,一方婚前购买的房产,婚后可能会涉及到房产增值、共同还贷等复杂情况,有了婚前财产公证,就能清晰界定该房产的产权归属。 然而,不做婚前财产公证也并非不可。只要能够通过其他方式证明财产是婚前取得的,同样可以认定为个人财产。比如购房合同、付款凭证等,都可以作为证明财产来源和取得时间的证据。但在实际生活中,这些证据可能存在丢失、损毁或者难以证明的情况。 综上所述,结婚前做财产公证可以起到预防纠纷、明确财产归属的作用,但不是必须的。当事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如财产状况、双方的信任程度等,来决定是否进行婚前财产公证。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