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获得单位谅解在法律上有用吗?有什么法律规定?
我家经营着一家民营企业,之前在业务上和另一个单位有点纠纷,可能存在一些小违规。现在我们想取得对方单位的谅解,不知道这在法律上到底有没有用,有哪些相关法律规定能说明这种情况呢?
展开


在法律层面,民营企业获得单位谅解是有一定作用的,但具体作用要根据不同的情形来分析。 在民事领域,当民营企业与其他单位发生民事纠纷时,如合同违约、侵权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民事主体可以通过协商解决纠纷。如果民营企业获得了对方单位的谅解,双方可以就赔偿、履行义务等事项达成和解协议。这种谅解有助于纠纷的快速解决,避免长时间的诉讼,减少双方的时间和经济成本。而且在后续可能涉及的诉讼中,如果有和解协议等体现对方谅解的文件,法院在审理时也会作为参考因素,对双方争议的处理起到积极作用。 在刑事领域,如果民营企业涉及单位犯罪等情况。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及相关司法解释,对于犯罪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如果民营企业能够获得受害单位的谅解,这可以作为从轻处罚的情节之一。司法机关在量刑时,会综合考虑犯罪事实、犯罪性质、情节和社会危害程度等因素,而受害单位的谅解书可以反映出犯罪行为对社会关系的破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修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量刑结果。例如在一些经济犯罪案件中,民营企业积极退赃、赔偿损失并获得单位谅解,法院可能会酌情从轻处罚。 在行政领域,当民营企业受到行政处罚时,获得单位谅解也可能对减轻处罚等有一定帮助。虽然行政机关作出行政处罚主要依据违法行为本身和相关法律法规,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规定,行政机关在作出处罚决定时,应当综合考虑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等因素。如果民营企业获得单位谅解,说明其违法行为对相关方的影响得到了缓解,行政机关在裁量时可能会将此作为一个参考因素,适当调整处罚的幅度。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