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病历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及解决方法是什么?


电子病历是医疗机构对门诊、住院患者临床诊疗过程的电子化记录,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医疗领域应用的必然产物。然而,在其发展过程中,确实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电子病历的安全问题是一大挑战。电子病历包含了患者大量的敏感信息,如个人身份、健康状况、疾病史等。一旦这些信息被泄露或篡改,不仅会侵犯患者的隐私权,还可能对患者造成严重的损害。《网络安全法》规定,网络运营者应当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确保其收集的个人信息安全,防止信息泄露、毁损、丢失。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技术漏洞、管理不善等原因,电子病历的安全防护可能存在不足。 其次,电子病历的标准化程度不高。不同医疗机构使用的电子病历系统可能存在差异,导致病历信息在不同系统之间难以共享和交换。这不仅影响了医疗服务的连续性和协同性,也增加了医疗差错的风险。国家卫生健康委出台了一系列电子病历相关的规范和标准,旨在推动电子病历的标准化建设,但目前仍需要进一步加强落实和推广。 再者,电子病历的质量参差不齐。部分医护人员对电子病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书写过程中存在不规范、不完整等问题。此外,一些电子病历系统的功能设计不够完善,也影响了病历的质量。《医疗质量管理办法》明确要求医疗机构加强病历质量管理,确保病历内容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规范。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解决方法。在安全方面,医疗机构应加强技术投入,采用先进的加密技术、访问控制技术等,保障电子病历的安全。同时,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在标准化方面,应进一步加强国家层面的标准制定和推广,推动不同医疗机构的电子病历系统实现互联互通。医疗机构也应积极参与标准化建设,按照统一标准改造和升级自身的电子病历系统。 在质量方面,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对电子病历重要性的认识,规范病历书写行为。同时,优化电子病历系统的功能设计,提供必要的提示和模板,帮助医护人员提高病历质量。此外,还应建立有效的质量监控机制,对病历质量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 总之,电子病历的发展是医疗信息化的必然趋势,但在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好安全、标准化和质量等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电子病历的优势,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