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教唆犯罪会怎么判?
我朋友教唆我去实施了一起盗窃行为,当时我头脑一热就跟着做了。现在我很害怕会受到法律制裁,想知道像我这种被教唆犯罪的情况,法院一般会怎么判刑呢?
展开


在法律上,被教唆犯罪是指一个人受到他人的怂恿、劝说、诱导等行为后,去实施了犯罪活动。对于被教唆犯罪的判决,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首先,要看被教唆者在犯罪中所起的作用。我国《刑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如果被教唆者在犯罪中只是起到了次要或者辅助作用,那么通常会按照从犯来处理。比如在盗窃案件中,被教唆者只是帮忙望风,没有直接参与盗窃财物的行为,这种情况下就可能被认定为从犯。 其次,还要看被教唆者是否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如果被教唆者是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或者是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那么他们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是不负刑事责任的。但是教唆者会按照间接正犯来处理,承担全部的刑事责任。《刑法》第十七条对刑事责任年龄做了明确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另外,如果被教唆者在被教唆后,主动放弃犯罪或者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属于犯罪中止。根据《刑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最后,如果被教唆者在犯罪过程中超出了教唆的范围,实施了其他犯罪行为,那么教唆者只对其教唆的犯罪行为承担责任,超出部分由被教唆者自己负责。总之,被教唆犯罪的判决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依据具体的法律规定来确定。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