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结婚会怎么判刑?


在探讨假结婚如何判刑之前,我们需要先明确“假结婚”的概念。所谓假结婚,指的是双方并非基于真实的结婚意愿,而是出于某种特定目的,比如获取购房资格、落户、移民等,到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结婚登记的行为。从法律层面来说,婚姻登记只要符合法定的形式要件,即双方自愿、达到法定婚龄、无禁止结婚的情形等,且提供了真实有效的材料,婚姻登记机关依法予以登记,发给结婚证,那么该婚姻在法律上就是有效的,单纯的假结婚本身在法律上并不构成犯罪,不会被判刑。 不过,在假结婚的过程中,如果涉及到其他违法犯罪行为,那么就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比如,为了达到假结婚的目的,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的,这种行为就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条的规定,会被认定为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根据该条文,犯此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再比如,如果以假结婚为手段,实施诈骗行为,骗取他人财物,数额较大的,会构成诈骗罪。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另外,如果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假结婚相关事务中,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可能会构成滥用职权罪或玩忽职守罪,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条的规定进行处罚。该条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所以,虽然单纯假结婚不判刑,但与之相关的违法犯罪行为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