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行医罪的主体是如何规定的?


非法行医罪,是指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擅自从事医疗活动,情节严重的行为。下面来详细探析该罪的主体。 首先,未取得或者以非法手段取得医师资格从事医疗活动的人属于非法行医罪的主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的规定,国家实行医师资格考试制度,考试合格取得医师资格。只有通过合法途径取得医师资格,并经注册后,才可以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按照注册的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执业,从事相应的医疗、预防、保健业务。未取得此资格而进行医疗活动,就可能构成非法行医。例如,一些人通过伪造证件等非法手段获取所谓的“医师资格”,并开展诊疗活动,这显然违反了法律规定。 其次,个人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开办医疗机构的,也符合非法行医罪主体的特征。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不得开展诊疗活动。有些人在没有获得该许可证的情况下,私自开设诊所等医疗机构为他人治病,这种行为也属于非法行医。比如,在一些小区内,有人未办理相关许可就在家中开设简易诊所,为居民看病拿药。 此外,被依法吊销医师执业证书期间从事医疗活动的人同样是非法行医罪的主体。当医师因为违反相关规定被吊销执业证书后,就失去了合法行医的资格。如果在此期间仍然进行医疗活动,就是对法律的公然违反。比如,某医师因严重医疗事故被吊销证书后,仍偷偷给患者看病。 最后,未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从事乡村医疗活动的,也可能构成非法行医罪。在乡村地区,从事医疗活动的人员也需要取得相应的乡村医生执业证书。如果没有该证书而开展医疗服务,同样不符合法律要求。 总之,非法行医罪的主体主要围绕未取得合法行医资格却从事医疗活动的人。法律这样规定,是为了保障医疗安全和患者的健康权益。一旦构成非法行医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三十六条第一款规定,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非法行医,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造成就诊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