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据伪造与变造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票据伪造和变造是票据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两种违规情况,它们之间既有联系,也有明显的区别。下面为你详细介绍。 首先,我们来看看票据伪造和变造的概念。票据伪造是指假冒他人名义在票据上进行签章的行为。比如,张三假冒李四的签名在一张支票上进行签章,这就是典型的票据伪造。而票据变造则是指无权更改票据内容的人,对票据上除签章以外的记载事项进行变更的行为。例如,王五把一张汇票上的金额从10万元改成了20万元,这就属于票据变造。 从法律依据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第十四条规定,票据上的记载事项应当真实,不得伪造、变造。伪造、变造票据上的签章和其他记载事项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接下来,分析一下它们的联系。两者都是对票据的违规操作,都可能影响票据的正常使用和流通,也都会损害票据相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而且,在某些情况下,票据伪造和变造可能会同时出现,增加了票据风险的复杂性。 再说说它们的区别。第一,行为主体不同。票据伪造的主体是假冒他人名义进行签章的人,而票据变造的主体是无权更改票据内容的人。第二,行为对象不同。票据伪造主要针对的是票据上的签章,而票据变造针对的是除签章以外的其他记载事项,如金额、日期等。第三,法律后果不同。对于票据伪造,伪造人并不承担票据责任,但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行政责任甚至刑事责任。而被伪造人因为没有真正签章,所以也不承担票据责任。对于票据变造,在变造之前签章的人,对原记载事项负责;在变造之后签章的人,对变造之后的记载事项负责;不能辨别是在票据被变造之前或者之后签章的,视同在变造之前签章。 综上所述,票据伪造和变造虽然有一定联系,但在概念、行为主体、行为对象和法律后果等方面存在明显区别。在实际的票据业务中,我们要仔细辨别这两种情况,保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