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效力待定合同的补救措施是什么?

我签了个合同,后来才知道可能属于效力待定合同。现在心里特别没底,不知道这种合同该怎么处理才能让它有法律效力。想了解一下效力待定合同具体有哪些补救措施,好让我心里有个底,知道该怎么做。
展开 view-more
  • #效力待定合同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效力待定合同,通俗来讲,就是合同虽然已经成立了,但它的效力还处于一种不确定的状态,要等特定的事实或者行为发生之后,才能确定它是有效还是无效。那么,对于效力待定合同有哪些补救措施呢? 首先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九条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对于这类人订立的超出其能力范围的合同,法定代理人的追认是使其有效的关键补救措施。法定代理人在知道合同情况后的合理期限内进行追认,合同就自始有效;如果拒绝追认,合同则无效。这里的合理期限,一般可以参考交易习惯和公平原则来确定。 其次是无权代理人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的合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七十一条规定,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仍然实施代理行为,未经被代理人追认的,对被代理人不发生效力。相对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予以追认。被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在被代理人追认之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撤销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也就是说,被代理人的追认能让合同生效。如果被代理人及时追认,合同就对其产生约束力;若不追认,善意相对人可以通过撤销来保护自己的权益。 最后是无处分权人处分他人财产订立的合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九十七条规定,因出卖人未取得处分权致使标的物所有权不能转移的,买受人可以解除合同并请求出卖人承担违约责任。法律、行政法规禁止或者限制转让的标的物,依照其规定。当无处分权人处分他人财产时,如果经权利人追认或者无处分权的人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合同就有效。比如,无权处分人后来获得了该财产的处分权,那么合同就从效力待定转变为有效合同。 综上所述,效力待定合同的补救措施主要包括法定代理人的追认、被代理人的追认、无处分权人取得处分权等。这些措施为效力待定合同的效力确定提供了明确的法律途径,保障了合同交易的稳定性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