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开发商手里买安置房有风险吗?


从开发商手里购买安置房是存在一定风险的,下面为您详细分析: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安置房。安置房是政府为了进行城市建设、土地开发等原因,对被拆迁住户进行安置所建的房屋。这类房屋的土地性质和交易规则与普通商品房有所不同。 从法律依据方面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规定,房地产转让,应当符合一定的条件。而部分安置房在取得产权证书的一定期限内是限制交易的。这就意味着,如果您购买的安置房还处于限制交易期,那么你们之间的交易可能不受法律保护。 下面具体说说可能存在的风险。 产权风险是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有些安置房可能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及时办理产权证书。比如开发商在建设过程中存在手续不全等问题,导致房屋无法通过相关部门的验收,进而影响产权的办理。没有产权证书,您就无法完全拥有房屋的所有权,也不能合法地将房屋进行再次转让、抵押等操作。 此外,还可能存在交易风险。在限制交易期内进行交易,虽然你们可以签订买卖合同,但合同的效力可能存在争议。一旦房价大幅上涨,原房主可能会反悔,要求收回房屋。由于合同的合法性存在不确定性,您可能只能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这不仅会耗费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可能面临无法获得房屋的风险。 质量风险也不容忽视。部分安置房在建设过程中,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在工程质量上存在一些问题。虽然开发商有责任保证房屋质量,但如果出现质量问题,解决起来可能会比较麻烦。 那么,如何降低这些风险呢?在购买之前,一定要仔细查看开发商的相关证件,如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国有土地使用证和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等。同时,要了解房屋的产权情况,确认是否可以正常办理产权证书。此外,签订详细的买卖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特别是关于产权办理、违约责任等方面的条款。 总之,从开发商手里购买安置房存在一定风险,但只要您充分了解相关法律规定,谨慎操作,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