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应该主观判断造成的危害?
我在一件事情里,对于危害程度的界定拿不准。不知道判断危害时是要依据客观事实,还是可以加入主观因素。比如一些损失不太好衡量,这时候能不能凭借自己的感觉来判断造成的危害呢?想知道法律上是怎么规定的。
展开


在法律领域,判断造成的危害不能单纯依靠主观判断,而应遵循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 从主观方面来看,它涉及行为人的主观故意或过失。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过失则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主观因素在定罪量刑中起着重要作用,例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很多罪名的认定都需要考虑行为人的主观故意,像故意杀人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主观心态的不同导致罪名和量刑有很大差异。 然而,仅有主观判断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客观方面的事实。客观方面包括行为、结果以及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等。行为是指行为人实施的危害社会的举动;结果是指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造成的损害;因果关系则是指行为与结果之间存在的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比如在民事侵权领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一般侵权责任的构成需要同时具备违法行为、损害事实、因果关系和主观过错四个要件。这里的损害事实就是客观存在的危害结果,必须有明确的证据来证明。 所以,在法律实践中,判断造成的危害要综合考虑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主观判断只能作为参考的一部分,不能成为唯一的判断标准,必须结合客观事实和证据来进行全面、准确的判断,以确保法律的公平和公正。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