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目的在定罪中起到什么作用?
我遇到个事儿,不太懂法律方面的知识。有人做了一件事,感觉挺严重的,但不清楚他做这事时心里想达到啥目的会不会影响对他的定罪。我就想知道,犯罪目的在给人定罪的时候到底有没有作用,有啥作用呢?
展开


犯罪目的是指犯罪人希望通过实施犯罪行为达到某种危害社会结果的心理态度,也就是犯罪结果在犯罪人主观上的表现。在定罪过程中,犯罪目的具有重要作用,以下从几个方面为您详细说明。 首先,犯罪目的是某些犯罪构成的必要要件。在刑法中,有些犯罪的成立要求行为人必须具有特定的犯罪目的,如果不具备该目的,就不构成此罪。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诈骗罪,要求行为人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如果一个人虽然实施了欺骗行为,但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就不能认定为诈骗罪。这是因为诈骗罪的本质特征就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欺骗手段骗取他人财物。这种特定的犯罪目的将诈骗罪与其他类似的行为区分开来,是定罪的关键因素之一。 其次,犯罪目的可以影响此罪与彼罪的认定。不同的犯罪目的可能导致相同的行为被认定为不同的罪名。比如,同样是非法获取他人财物的行为,如果行为人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暴力、胁迫等手段夺取财物,可能构成抢劫罪;而如果行为人是以报复为目的,夺取他人财物后加以毁坏,那么可能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在这种情况下,犯罪目的成为区分不同罪名的重要标准,对于准确认定犯罪性质和适用法律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犯罪目的还会对量刑产生影响。虽然犯罪目的本身不是量刑的直接依据,但它可以反映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和犯罪人的主观恶性程度。一般来说,具有恶劣犯罪目的的犯罪人,其主观恶性相对较大,社会危害性也可能更严重,在量刑时可能会被处以较重的刑罚。例如,一个人出于贪婪的目的多次实施盗窃行为,与另一个人因生活所迫偶尔实施一次盗窃行为相比,前者的犯罪目的更为恶劣,量刑时可能会相对较重。这体现了刑罚的公正性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即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