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客观不统一是否能定罪?

我遇到个事儿,有人做了一件看起来违法的事,但他自己可能根本没意识到这样做是违法的,也就是主观想法和客观行为好像不太一致。我就想知道,在这种主客观不统一的情况下,法律上到底能不能给他定罪呢?
张凯执业律师
已帮助 867 人解决法律问题

在法律领域中,“主客观不统一”指的是犯罪嫌疑人的主观想法和其客观实施的行为之间存在不一致的情况。


定罪通常需要同时满足主客观两个方面的条件,这是刑法中主客观相统一原则的要求。主客观相统一原则意味着认定犯罪不仅要求行为人在客观上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还要求行为人在主观上具有故意或者过失的罪过心理。我国《刑法》第十四条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第十五条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当主客观不统一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是否能定罪。如果行为人的主观方面缺乏犯罪的故意或过失,即便客观上造成了危害后果,也可能不构成犯罪。例如,在意外事件中,行为人虽然在客观上造成了损害结果,但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根据《刑法》第十六条规定,这种情况下不是犯罪。


然而,在某些特殊情形下,即使主客观不完全一致,也可能会定罪。比如在法律拟制的情况下,为了实现特定的立法目的,即便行为人的主观认知与客观情况有差异,也按照法律规定的罪名定罪处罚。但这是比较特殊的情况,有严格的法律规定限制。总之,主客观不统一时能否定罪不能一概而论,要结合具体案件事实和相关法律规定进行综合判断。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20个相关问题

刑法主客观事实不同时发生该如何处理?

我遇到个事儿,我本来想做一件事,主观上是一个想法,但实际做的时候出现了偏差,客观事实和我主观想的不一样。就想知道在刑法里,这种主客观事实不同时发生的情况,到底会怎么认定和处理呢?

主客观不统一定什么罪?

我遇到个事儿,我本想教训一下对方,没想着把人打伤,可结果下手重把人打伤住院了。我感觉自己主观想法和实际造成的结果不太一样,也就是主客观不统一,我就想知道这种情况下法律会给我定什么罪啊?

主客观不一致是否可以定未遂?

我遇到个事儿,我想做的事和实际做出来的情况不太一样,就是主客观不太一致。我不太清楚在法律上这种情况能不能认定为犯罪未遂啊,我想了解下相关的判定规则和依据,不知道法律是咋规定的。

这种情况下行为人是否会构成数罪?

我遇到个事儿,有个人在一系列行为里好像涉及了好几种不同的违法行为。我不太确定在这种复杂情况下,他是算犯了一个罪,还是会构成多个罪。我就想搞清楚,在法律上判断行为人是否构成数罪的标准是啥,依据什么来认定呢?

法律认定是否以违法危害结果为前提?

我遇到个事儿,不太清楚法律在判定一些情况时,是不是一定要有实际发生的违法危害结果才行。比如有人做了可能违法的行为,但还没出现明显危害结果,这算违法吗?我就想弄明白法律认定是不是必须得有危害结果这个前提。

没有证据该如何定罪?

我遇到个事儿,有人被怀疑犯了罪,但目前没有找到直接证据能证明他干了这事。我就想知道,在这种没有证据的情况下,法律上到底会怎么处理,能不能给他定罪啊?我不太懂法律,所以特别想弄明白。

刑法中的主客观相统一是什么意思?

我在学习法律知识的时候,看到了刑法主客观相统一这个概念,但不太理解。我想知道它到底是怎么回事,在实际的法律判案中是怎么运用的,能不能给我举一些例子让我更好地理解呢?

主观上没有故意是否还会被处罚?

我在生活中遇到了一件事,我不是故意做出某个行为的,但对方说要追究我责任,要处罚我。我想知道,在法律上,如果主观上没有故意,还会不会被处罚呢?我不太懂法律,很担心自己会因此受罚。

犯罪是否存在主观明知?

我最近听说犯罪好像得有主观明知才行。我有点搞不懂,比如一个人不小心做了件事,结果被说成犯罪,这算吗?我就想知道在法律里,犯罪到底是不是得有主观明知这个条件,啥情况算主观明知,啥情况不算呢?

嫌疑人不承认犯罪事实该怎么办?

我遇到个事儿,有个嫌疑人涉嫌犯罪,但他死活不承认犯罪事实。我不太清楚这种情况下,法律上会怎么处理,是就没办法定他的罪了吗?还是有其他的解决办法呢?希望了解一下相关的法律规定。

法无明文规定是否不定罪?

我不太理解‘法无明文规定不定罪’这个说法。我想知道在实际情况中,如果一个行为在法律里没有明确说它是犯罪,那还会不会被判定有罪呢?我就怕自己做了某些事,虽然不知道是不是违法,但最后却被定了罪,所以想搞清楚这个原则到底是怎么回事。

犯罪嫌疑人拒不承认犯罪事实该怎么办?

我遇到个事儿,有个犯罪嫌疑人被抓了,但他就是死不承认自己干的坏事。我不太懂法律,就想知道在这种情况下,司法机关会怎么处理啊?是就没办法定罪了,还是有其他办法呢?我特别想弄清楚这个问题。

故意犯罪中的明知该如何认定?

我最近听说了故意犯罪里有‘明知’这个概念,不太理解它到底是啥意思。我想知道在实际的法律判定中,怎样去认定这个‘明知’呢?是有明确的标准,还是要结合具体情况分析?很希望能搞清楚这个问题。

如何认定犯罪嫌疑人的明知行为?

我最近接触到一些法律案例,里面涉及到犯罪嫌疑人明知行为的认定问题。我不太清楚具体该从哪些方面去判断犯罪嫌疑人是不是明知。比如在一些经济犯罪或者食品犯罪案件中,怎样准确认定他们主观上是明知的呢?希望能得到专业的解答。

当犯罪嫌疑人不承认犯罪行为时,是否还能对其进行定罪呢?

在一些刑事案件中,常常会遇到犯罪嫌疑人不承认犯罪的情况。这种时候很多人会疑惑,没有嫌疑人的亲口承认,司法机关能否依据其他因素来认定其犯罪事实呢?具体在证据收集、判定标准等方面又是怎样操作的呢?

犯罪嫌疑人没有开口承认犯罪是否可以拘留?

我最近遇到个事儿挺疑惑的,在一些案件报道里看到有犯罪嫌疑人一直不承认犯罪。我就想知道,这种情况下警方还能不能拘留他呀?我就是想弄明白,没开口承认犯罪的话,在法律上到底能不能对其采取拘留措施,是怎么规定的。

主观罪过中的明知该如何认定?

我在处理一些涉及法律责任的事情时,遇到了关于主观罪过认定的问题。不太清楚法律上对于主观罪过里的‘明知’是怎么判断的。比如在一些案例中,怎么去界定当事人是不是‘明知’相关情况呢?我想了解具体的认定方法和标准。

犯罪构成都有哪些?

我对犯罪构成这方面不太懂,想深入了解一下。就是想知道判定一个行为构成犯罪,具体得考量哪些方面呀?是从行为人的主观想法,还是行为造成的后果,还是其他什么角度去判断呢?希望能给讲详细点。

结果犯若无法定危害结果出现会怎样?

我遇到个事儿,涉及到结果犯。不太清楚如果一个行为被认定为结果犯,但实际上法定的危害结果并没有出现,这种情况下在法律上会怎么处理呢?是不算犯罪,还是有其他的规定?我想弄明白这里面的法律逻辑。

不构成犯罪就一定都是行政违法吗?

我遇到个事儿,有人做了一件不太好的事,但好像没达到犯罪的程度。我就想知道,这种不构成犯罪的情况,是不是就肯定属于行政违法呢?有点搞不清楚两者的界限,希望有人能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