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占地一亩地能给多少补偿?


农村占地一亩地的补偿金额不是固定统一的,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征收土地的,按照被征收土地的原用途给予补偿。征收耕地的补偿费用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 。 不同类型土地补偿大致如下: - 耕地:旱田平均每亩补偿5.3万元左右;水田平均每亩补偿9万元左右;如果是菜田,平均每亩补偿15万元左右 。要是被划定为基本农田,旱田平均每亩补偿5.8万元左右,水田平均每亩补偿9.9万元左右,菜田平均每亩补偿15.6万元左右。 - 林地及其他农用地:平均每亩补偿13.8万元。 -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像工矿建设用地、村民住宅、道路等,每亩补偿13.6万元。 - 农村未利用地,例如空闲地、荒山、荒地、荒滩、荒沟等,一亩补偿2.1万元。 这里面的土地补偿费,一般是该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六至十倍。安置补助费按照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数计算,每一个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的安置补助费标准,为该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四至六倍。不过,每公顷被征收耕地的安置补助费,最高不得超过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十五倍。 征收农用地的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通过制定公布区片综合地价确定。制定区片综合地价会综合考虑土地原用途、土地资源条件、土地产值、土地区位、土地供求关系、人口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并且至少每三年调整或者重新公布一次 。征收农用地以外的其他土地、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等的补偿标准,则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所以,具体到某一块农村土地占地补偿,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来看。 相关概念: 区片综合地价:是指在城镇行政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依据地类、产值、土地区位、农用地等级、人均耕地数量、土地供求关系、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等因素,划分区片并测算的征地综合补偿标准。 土地补偿费:是对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消灭的补偿,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 安置补助费:是为了安置以土地为主要生产资料并取得生活来源的农业人口的生活,所给予的补助费用。 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地上附着物补偿费是对被征收土地上的建筑物、构筑物,如房屋、水井、道路、管线、水渠等的拆迁和恢复费,以及被征收土地上林木的补偿或者砍伐费等;青苗补偿费是对被征收土地上尚未成熟、不能收获的农作物给予的补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