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在家偷钱去商店买东西,是否应该告诉商家?
发现孩子在家偷钱去商店买东西了,心里很纠结,不知道应不应该把这事儿告诉商家。一方面觉得商家可能有知情权,另一方面又怕这么做会引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想知道从法律角度看,到底能不能告诉商家 。
展开


首先要明确,在遇到孩子在家偷钱去商店买东西的情况时,是可以告诉商家的,但这并不是必须的,也不一定是最好的解决方式。 在商业交易中,商家一般是基于正常的交易流程和对消费者的信任来完成交易,通常没有义务去核实消费者资金的来源是否正当。这是正常的商业习惯和规则。 从法律规定来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他们的民事法律行为需由法定代理人代为实施;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要由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过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才行。未成年人偷钱买东西这种行为,由于未经其法定代理人的同意或追认,所以该行为在法律上是无效的,商家有义务将所收取的款项退还给未成年人。 不过,如果商家在交易过程中存在过错,比如明显能看出购买者是未成年人,却没有对付款的合法性进行核实等情况,那么商家可能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所以说,家长可以先考虑孩子的教育问题,从根本上纠正孩子的不当行为。是否告诉商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如果想追回钱款等,可以与商家友好沟通,说明情况,要求退款。若商家存在过错,也可以依法主张相应权益。 相关概念: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指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等,他们不能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需要法定代理人帮忙。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等,他们实施民事法律行为需要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过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