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纠纷有哪些解决方法?


医患纠纷是指医方(医疗机构)与患方(患者或者患者近亲属)之间产生的纠纷。以下为您介绍几种常见的医患纠纷解决方法。 首先是协商解决。这是最直接、最简便的方式,就是患者和医院双方坐下来,心平气和地就纠纷的问题进行沟通和交流,尝试达成一致的解决方案。这种方式省时省力,还能避免双方关系进一步恶化。《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三十条规定,医患双方选择协商解决医疗纠纷的,应当在专门场所协商,不得影响正常医疗秩序。协商解决应当坚持自愿、合法、平等的原则,尊重当事人的权利,尊重客观事实。 其次是申请人民调解。若双方协商不成,可以向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提出调解申请。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是依法设立的调解医疗纠纷的群众性组织,他们会安排专业的调解员,以中立的立场,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事实,对医患双方进行调解,促使双方达成调解协议。依据《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三十一条,申请医疗纠纷人民调解的,由医患双方共同向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提出申请;一方申请调解的,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征得另一方同意后进行调解。调解成功的,应当制作调解协议书。 再者是行政调解。患者也可以请求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进行调解。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会根据具体情况,对医患纠纷进行调查和处理,组织双方进行调解。《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三十八条规定,发生医疗纠纷,当事人申请卫生健康主管部门调解的,应当提出书面申请。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 最后是诉讼解决。如果前面几种方式都行不通,患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人民法院依据法律和事实进行审理和判决。诉讼是一种比较严肃和正式的解决方式,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但它具有强制执行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起诉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并且要按照法定程序进行。 每种解决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情况,患者可以根据具体的纠纷情况和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解决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