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局对非税收入土地出让金是如何管理的?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土地出让金和非税收入的概念。土地出让金是指各级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将土地使用权出让给土地使用者,按规定向受让人收取的土地出让的全部价款,也就是土地有效年限的使用价格。非税收入是政府参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一种形式,是除税收以外,由各级政府、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依法利用政府权力、政府信誉、国家资源、国有资产或提供特定公共服务、准公共服务取得的财政性资金。土地出让金就属于非税收入的一种。 在管理方面,根据相关规定,自2021年7月1日起,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等四项政府非税收入统一划转税务部门征收。税务局在征收土地出让金时,有严格的流程。一般情况下,自然资源部门与土地受让人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后,会及时向税务部门和财政部门传递相关信息。土地受让人需要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和金额,向税务局申报缴纳土地出让金。税务局会依据这些信息进行审核,确保征收金额的准确性。 对于缴费方式,通常土地受让人可以通过电子税务局等线上渠道,或者到办税服务厅等线下场所进行缴纳。缴纳后,税务局会开具合法有效的缴费凭证。 在监管上,税务局会对土地出让金的征收情况进行实时监控。通过与自然资源、财政等部门的信息共享,及时掌握土地出让的动态。同时,加强对土地出让金的催报催缴工作,对于未按时足额缴纳的情况,会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如果土地受让人逾期不缴纳,可能会面临加收滞纳金等处罚措施。这一系列举措都是为了确保土地出让金能够及时、足额上缴国库,保障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 相关法律依据主要有《关于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矿产资源专项收入、海域使用金、无居民海岛使用金四项政府非税收入划转税务部门征收有关问题的通知》等,这些文件明确了税务局在非税收入土地出让金征收管理中的职责和操作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