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伤残鉴定有哪些常见问题?
我前段时间遭遇了交通事故,身体受了伤。听说要做伤残鉴定才能获得合理赔偿,但我对这方面完全不懂。想知道交通事故伤残鉴定过程中有哪些常见问题,比如鉴定时间、鉴定机构怎么选、鉴定标准是啥等,希望懂的人给解答下。
展开


交通事故伤残鉴定是在交通事故处理中非常关键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受害者能获得的赔偿数额。下面来为您详细介绍一些常见问题。 首先是鉴定时间的问题。一般来说,在治疗终结后就可以进行伤残鉴定了。治疗终结指的是临床医学一般原则所承认的临床效果稳定。依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与鉴定机构确定检验、鉴定完成的期限,确定的期限不得超过三十日。超过三十日的,应当报经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批准,但最长不得超过六十日。通常骨折类的在伤后三到六个月,颅脑损伤的在伤后六到十二个月进行鉴定比较合适。 其次是鉴定机构的选择。您可以通过交通管理部门、律师事务所等推荐来选择有资质的鉴定机构。具有相应资质的鉴定机构作出的鉴定结论才具有法律效力。《司法鉴定程序通则》规定,司法鉴定机构应当统一受理办案机关的司法鉴定委托。也就是说,一般是由办案机关(如交警部门)委托鉴定机构进行鉴定,当然,当事人也可以自行委托,但自行委托的鉴定结论可能在对方当事人不认可时需要重新鉴定。 再者是鉴定标准。目前我国交通事故伤残鉴定采用的是《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标准。这个标准将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划分为十个等级,从一级(人体致残率100%)到十级(人体致残率10%),每级致残率相差10%。鉴定人员会根据伤者的损伤情况,对照标准来确定伤残等级。 最后是鉴定所需材料。一般需要携带入院记录、出院记录、出院小结、病历本、疾病诊断证明书、损伤初期和治疗终结后的X片、CT及诊断报告等。完整且准确的材料能保证鉴定结果的准确性。 总之,交通事故伤残鉴定涉及多方面的问题,了解这些常见问题能帮助您在处理交通事故时更加顺利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