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事逃逸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我开车时和别人的车发生了点小剐蹭,当时因为有事着急就直接走了。后来越想越担心这算不算是肇事逃逸,也想了解下肇事逃逸一般可以分为哪些类型,好对照看看自己的情况严不严重。
展开


肇事逃逸,指的是在发生交通事故后,行为人出于逃避法律追究的目的而逃跑的行为。从法律角度来看,肇事逃逸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常见类型。 首先是明知发生交通事故,直接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这种情况比较容易理解,就是当事人心里清楚自己撞了人或者撞了其他车辆,然后直接开车跑掉,或者干脆丢下车子自己跑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规定,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 其次是当事人自认无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有些时候,发生事故后当事人觉得不是自己的责任,就直接开车走了。但实际上,责任认定是需要交警等相关部门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的,不能由当事人自己说了算。如果这种行为被认定为肇事逃逸,同样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再者是有酒驾、无证驾驶嫌疑,报案后却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有些人发生事故后,因为自己存在酒驾或者无证驾驶等违法行为,害怕被查出来,就先跑掉,等觉得风头过了再回来。这种行为也属于肇事逃逸的范畴。 还有一种是虽然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的。把伤者送到医院是应该做的,但如果不向警方报案,还无缘无故离开医院,逃避后续的处理,也会被认定为肇事逃逸。此外,当事人接受调查期间逃匿的,以及离开现场并且否认曾发生交通事故,但有证据表明应知道发生了交通事故的,同样都属于肇事逃逸行为。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