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医患纠纷有几种方式?


处理医患纠纷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协商解决:这是指医患双方在自愿、互谅的基础上,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直接进行磋商,自行达成和解协议。这种方式最大的优点是程序简单,能快速解决问题,而且有利于维护医患双方的关系。《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三十条规定,医患双方选择协商解决医疗纠纷的,应当在专门场所协商,不得影响正常医疗秩序。协商解决的金额一般不超过1万元,超过此金额的,医患双方可以通过人民调解等方式解决。 人民调解: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是调解医疗纠纷的专业性组织。它在医患双方自愿的基础上进行调解,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进行说服疏导,促使医患双方当事人消除隔阂,在平等协商、互谅互让的基础上达成调解协议。人民调解具有专业性和中立性,且不收取费用。《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申请医疗纠纷人民调解的,由医患双方共同向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提出申请;一方申请调解的,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征得另一方同意后进行调解。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调解协议的,双方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司法确认。 行政调解:当发生医患纠纷时,医患双方可以向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会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纠纷进行调查和调解。不过行政调解主要侧重于从行政管理的角度来处理问题。《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三十八条规定,医疗纠纷行政调解由卫生主管部门负责。卫生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完成调解。需要检验、鉴定的,检验、鉴定时间不计入调解期限。经调解,医患双方就赔偿等事宜达成一致的,应当签署调解协议书。 诉讼:如果医患双方无法通过上述方式解决纠纷,那么任何一方都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诉讼是解决医患纠纷的最终途径,具有强制执行力。在诉讼过程中,法院会依据事实和法律作出公正的判决。《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了民事诉讼的程序和规则。患者需要提供相关证据证明医疗机构存在过错以及过错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等。法院会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进行审理和判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