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情形属于行政复议的前置范围?
我遇到了一些和行政机关有关的事情,听说有的情况得先进行行政复议才能走下一步法律程序。我不太清楚具体哪些情形属于行政复议的前置范围,想了解一下,这样我就能判断自己的事情该怎么处理了。
展开


行政复议前置是指行政相对人对法律、法规规定的特定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在寻求法律救济途径时,应当先选择向行政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而不能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如果经过行政复议之后对复议决定仍不服的,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行政复议法》和其他相关法律对行政复议前置的情形作出了规定。比如,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八十八条规定,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同税务机关在纳税上发生争议时,必须先依照税务机关的纳税决定缴纳或者解缴税款及滞纳金或者提供相应的担保,然后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就是说,涉及纳税争议的,行政复议是提起行政诉讼的必经前置程序。 再如,《海关法》第六十四条规定,纳税义务人同海关发生纳税争议时,应当缴纳税款,并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对复议决定仍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海关纳税争议也属于行政复议前置的情形。 此外,《国家安全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当事人对拘留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这种因国家安全方面的拘留决定不服的情况,也需要先进行行政复议。 总的来说,行政复议前置主要是涉及一些专业性较强、与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行政管理领域,法律规定先通过行政复议来解决争议,有利于充分发挥行政机关的专业优势,提高行政效率,也能更好地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