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婚和事实婚分别是什么?
我最近在了解婚姻相关的法律知识,看到有法律婚和事实婚的说法,但不太明白它们具体是什么意思。我想知道这两种婚姻形式的定义、区别,以及在法律上的不同对待,希望能得到专业的解答。
展开


法律婚,通俗来讲,就是男女双方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到婚姻登记机关进行结婚登记,取得结婚证后所形成的婚姻关系。它是受到法律明确保护的婚姻形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九条规定,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应当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结婚登记。符合本法规定的,予以登记,发给结婚证。完成结婚登记,即确立婚姻关系。未办理结婚登记的,应当补办登记。 事实婚则是指没有经过结婚登记,但男女双方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周围的人也认为他们是夫妻关系的一种婚姻状态。不过,从法律层面来看,我国对于事实婚姻的认定有特定的时间节点。在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公布实施以前,男女双方已经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按事实婚姻处理;而在此之后,未办理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法律不再承认其为事实婚姻,而是按照同居关系处理。 法律婚和事实婚在法律后果上有很大的区别。法律婚中的夫妻双方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和义务,比如相互继承遗产、在离婚时分割共同财产等。而事实婚姻在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等方面虽然也会受到一定的法律保护,但与法律婚相比,其保护的程度和范围会有所不同。例如,在财产分割时,事实婚姻关系中的财产通常按照一般共有财产处理,而不是像法律婚那样按照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