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证据确实充分是什么意思?

我最近涉及一个法律纠纷,在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时,看到‘证据确实充分’这个词,不太明白它具体是什么含义。我想知道在法律上,这个词是怎么定义的,达到什么样的标准才算是证据确实充分呢?
展开 view-more
  • #证据标准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在法律领域,“证据确实充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认定案件事实的关键标准。下面为你详细解释这一概念。 首先,“确实”强调的是证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这意味着每一个证据都必须是真实存在的,而不是虚构或者伪造的。例如,在一个合同纠纷案件中,合同文本必须是双方真实签订的,而不是一方事后伪造的。如果证据的来源不可靠,比如证人是在受到威胁或者利诱的情况下提供证言,那么这样的证据就不具有“确实性”。 其次,“充分”则侧重于证据的完整性和证明力。这要求证据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链条,足以证明案件的主要事实。也就是说,证据不仅要数量足够,而且要相互印证,能够排除合理怀疑。以一起盗窃案件为例,仅仅有证人看到嫌疑人出现在案发现场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其他证据,如在嫌疑人身上发现被盗物品、监控录像显示嫌疑人实施了盗窃行为等,这些证据相互结合,才能达到“充分”的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规定,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确实、充分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证据确实、充分,应当符合以下条件:(一)定罪量刑的事实都有证据证明;(二)据以定案的证据均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三)综合全案证据,对所认定事实已排除合理怀疑。 在民事诉讼中,虽然没有像刑事诉讼那样严格的“排除合理怀疑”标准,但同样要求证据达到高度盖然性的证明程度,即证据能够使法官内心确信待证事实的存在具有高度可能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零八条规定,对负有举证证明责任的当事人提供的证据,人民法院经审查并结合相关事实,确信待证事实的存在具有高度可能性的,应当认定该事实存在。 总之,“证据确实充分”是一个综合性的标准,要求证据在真实性、可靠性、完整性和证明力等方面都达到一定的要求,以确保司法裁判的公正和准确。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