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具有哪些要素才会生效?


合同生效,是指已经成立的合同在当事人之间产生了一定的法律约束力,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法律效力。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合同生效需要具备的要素。 首先是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这就好比你要有足够的能力去做一件事情一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年满18周岁且精神正常的自然人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他们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签订的合同一般是有效的。而8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他们只能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比如接受赠与、购买文具等。如果签订的合同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范围,就需要经过法定代理人的同意或者追认才有效。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和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他们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无效的,签订的合同自然也不生效。 其次是意思表示真实。这意味着双方在签订合同的时候,是自愿的,没有受到欺诈、胁迫等不正当手段的影响。比如,一方通过虚假宣传欺骗另一方签订合同,或者以威胁对方人身安全等方式强迫对方签订合同,这样的合同因为意思表示不真实,是可以被撤销的。《民法典》规定,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再者是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是必须遵守的,违反这些规定的合同是无效的。公序良俗就是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合同的内容不能违背社会的基本道德和公共利益。例如,签订买卖毒品的合同,因为违反了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是绝对无效的;如果签订的合同内容是鼓励赌博等违背公序良俗的行为,同样也是无效的。 另外,如果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生效的,依照其规定。比如,某些涉及国家重大利益的合同,需要经过有关部门的批准才能生效。还有些合同,当事人约定了生效条件或者生效期限,那么只有当条件成就或者期限届至时,合同才生效。 总之,一份合同要生效,需要满足上述多个要素。在签订合同的时候,我们要仔细审查合同的各项条款,确保合同符合法律规定,这样才能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