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资房是什么意思?


集资房是一种特定的房屋类型。简单来说,集资房是改变住房建设由国家和单位统包的制度,实行政府、单位、个人三方面共同承担,通过筹集资金,建造的房屋。 从性质方面来看,集资房与普通商品房有显著差异。普通商品房是房地产开发企业通过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后开发建设并面向社会公开销售的房屋,购房者拥有完整的产权。而集资房一般是单位为了解决职工住房问题,利用自有划拨土地或少量出让土地,由单位和职工共同出资建设的。职工在取得集资房后,其产权情况要分情况来看。如果职工全额集资,将来可以办理100%的产权,在产权证领取后,可自由上市交易;如果是部分集资,将来为职工办理的是部分产权,另部分产权属于另集资人(单位)。这种部分产权的集资房,在转让时需要满足一定条件,比如要经过单位同意等。 在法律依据方面,《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对集资房有相关规定。该办法规定,距离城区较远的独立工矿企业和住房困难户较多的企业,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住房建设规划的前提下,经市、县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利用单位自用土地进行集资合作建房。参加单位集资合作建房的对象,必须限定在本单位符合市、县人民政府规定的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这说明集资房的建设和分配有严格的条件限制,不是随意可以开展和参与的。 购买和使用集资房时需要注意很多方面。在购买时,要明确集资房的产权归属,查看相关的文件和手续是否齐全。对于部分产权的集资房,要了解单位对于房屋转让、继承等方面的具体规定。同时,由于集资房的土地性质可能是划拨土地,在转让时可能需要补缴土地出让金等费用。在使用过程中,也要遵守相关的规定和约定,避免出现不必要的纠纷。总之,集资房是一种具有特殊性质的房屋,在涉及到集资房的相关问题时,一定要谨慎对待,充分了解相关的法律规定和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