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串通投标罪?


串通投标罪是一种在商业活动中严重违反公平竞争原则的犯罪行为。下面我们详细来了解一下。 首先,从定义上来说,串通投标罪指的是投标者相互串通投标报价,损害招标人或者其他投标人利益,或者投标者与招标者串通投标,损害国家、集体、公民的合法权益,情节严重的行为。通俗来讲,就是在投标过程中,投标的人之间或者投标人和招标人之间,通过不正当的手段,比如互相商量好报价等方式,破坏正常的投标竞争秩序,让自己获得中标机会或者给他人造成损失。 在表现形式方面,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投标者之间的串通投标。比如多个投标人相互约定,一致抬高或者压低投标报价;或者约定在类似项目中轮流以高价位或者低价位中标等。另一种是投标者与招标者串通投标。常见的有招标人在开标前开启投标文件,并将投标情况告知其他投标人,或者协助投标人撤换投标文件,更改报价;招标人向投标人泄露标底等。 关于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三条明确规定,投标人相互串通投标报价,损害招标人或者其他投标人利益,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投标人与招标人串通投标,损害国家、集体、公民的合法利益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这里的“情节严重”,一般会结合给他人造成的损失大小、违法所得数额等因素来综合判断。 对于串通投标罪的危害也是多方面的。对于其他合法参与投标的人来说,他们失去了公平竞争的机会,可能会遭受经济损失。对于招标人而言,可能无法选择到最适合的中标人,影响项目的质量和效益。从更宏观的角度看,它破坏了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秩序,阻碍了市场的健康发展。 如果发现有串通投标的行为,当事人可以向相关的行政监管部门举报,比如建设、交通等行业主管部门。同时,如果因为串通投标行为遭受了损失,也可以通过民事诉讼的方式,要求侵权人赔偿损失。总之,了解串通投标罪的相关知识,对于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和自身的合法权益都非常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