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企业分立,企业分立的形式是什么?


企业分立是一个在商业和法律领域常见的概念。简单来说,企业分立就是一个企业依照相关法律规定,分成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企业的法律行为。这就好比一棵大树,分出了几个枝干,每个枝干都可以独立生长。 从法律依据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企业分立进行了规范。企业分立涉及到企业的资产、债务、人员等多方面的重新分配和调整,所以必须严格按照法律程序进行。 企业分立主要有两种形式,即存续分立和解散分立。 存续分立,也叫派生分立。在这种形式下,原企业依旧存在并继续经营,同时从原企业中分离出一部分资产和人员,成立一个或多个新的企业。举个例子,A企业是一家多元化经营的企业,它将旗下的某个业务部门独立出来,成立了B企业,而A企业本身仍然存在并继续开展其他业务。这种分立形式对于原企业来说,可以实现业务的专业化和精细化管理,将一些特定业务独立出来,以便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提高竞争力。 解散分立,也称为新设分立。这种情况下,原企业会解散,其全部资产分别归入两个或多个新企业。比如说,C企业将其全部资产进行分割,分别成立了D企业和E企业,C企业不再存在。解散分立通常是企业出于战略调整、优化资源配置等目的而采取的措施。通过这种方式,企业可以将不同的业务板块进行重新组合,形成更具活力和竞争力的新企业。 无论是哪种分立形式,都需要遵循法定程序。首先,企业需要作出分立决议,这通常需要经过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的批准。然后,要对企业的资产进行清查和评估,确定分立后各企业的资产份额。同时,还需要通知债权人,并对债务进行相应的处理。根据《公司法》规定,公司分立前的债务由分立后的公司承担连带责任,但公司在分立前与债权人就债务清偿达成的书面协议另有约定的除外。这样的规定是为了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确保企业分立不会损害债权人的利益。 企业分立是一个复杂的法律和商业过程,企业在进行分立时,必须充分了解相关法律规定,按照法定程序进行操作,以确保分立行为的合法性和有效性,保护企业、股东、债权人等各方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