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电子支付基本概念?
我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电子支付,像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啥的,但我不太清楚从法律角度来讲,电子支付的基本概念是怎样的。它的定义、包含哪些形式,以及在法律上有啥规定,我都很想了解。
展开


电子支付是指单位、个人(以下简称客户)直接或授权他人通过电子终端发出支付指令,实现货币支付与资金转移的行为。通俗来讲,就是我们不用像以前一样拿着现金去交易,而是通过电子设备,比如手机、电脑等,来完成付款和收款的过程。 从形式上看,电子支付包含多种方式。常见的有网上支付,比如我们在购物网站上买东西,直接通过银行卡、第三方支付平台(如支付宝、微信支付)等进行付款;移动支付,这主要是依托于手机等移动设备,像我们在便利店买东西,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就完成支付了;还有电话支付,通过拨打特定的电话号码,按照语音提示完成支付操作。 在法律层面,电子支付受到一系列法律法规的规范。《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对非金融机构提供支付服务进行了规定。该办法明确了支付机构的设立、变更与终止条件,支付机构需要依法取得支付业务许可证才能从事相关支付服务。这是为了保障支付市场的规范有序,防止一些不正规的机构进行支付活动,损害消费者的权益。 《电子支付指引(第一号)》则对银行从事电子支付业务提出了要求。银行在开展电子支付业务时,要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保障客户的资金安全和信息安全。比如,银行要对客户身份进行严格的识别和验证,防止他人冒用客户身份进行支付操作。 另外,在电子支付过程中,如果发生客户资金被盗刷等情况,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客户和支付机构、银行等之间的责任划分也有明确规定。如果是因为支付机构或银行的过错导致客户资金损失,它们需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而如果是客户自身原因,比如泄露密码等导致资金损失,客户可能需要自行承担一定的责任。 电子支付在给我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有相应的法律保障和约束,以确保支付活动的安全、有序进行。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