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虚假出资,以及虚假出资如何认定?


虚假出资是指公司发起人、股东违反公司法的规定,未交付货币、实物或者未转移财产权,表面上出资而实际未出资的行为。简单来说,就是在设立公司或者增加公司资本时,股东承诺要拿出资金、实物等,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履行这个承诺。 从法律角度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股东应当按期足额缴纳公司章程中规定的各自所认缴的出资额。股东以货币出资的,应当将货币出资足额存入有限责任公司在银行开设的账户;以非货币财产出资的,应当依法办理其财产权的转移手续。股东不按照前款规定缴纳出资的,除应当向公司足额缴纳外,还应当向已按期足额缴纳出资的股东承担违约责任。 认定虚假出资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 第一,看出资的实际情况。如果股东承诺以货币出资,却没有将资金存入公司账户;或者承诺以实物出资,却没有将实物交付给公司,就可能存在虚假出资的嫌疑。例如,股东说用自己的设备出资,但设备一直没有搬到公司使用,这就值得怀疑。 第二,检查出资的价值评估。对于以非货币财产出资的,如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要经过评估作价。如果评估价值明显高于实际价值,也可能构成虚假出资。比如,股东用一项专利出资,评估价值过高,与市场实际价值相差很大,这就可能存在问题。 第三,查看资金来源和流向。如果股东表面上把资金存入公司账户,但很快又将资金转出,而且没有合理的业务往来,这也可能被认定为虚假出资。例如,股东将资金存入公司账户后,马上以借款的名义又转回到自己的账户,且没有真实的借款用途。 第四,依据公司章程和相关协议。公司章程和股东之间的出资协议明确了股东的出资义务和方式。如果股东没有按照这些规定履行出资义务,就可以认定为虚假出资。 总之,认定虚假出资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依据法律规定和实际情况来判断。如果发现有股东可能存在虚假出资的行为,其他股东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公司和自身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