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终审判决?
我最近涉及一个法律官司,听说有终审判决这个说法。我不太清楚终审判决到底是怎么回事,它和普通判决有啥区别?判决之后还能不能再上诉或者有其他办法改变结果不?希望懂法律的朋友给我讲讲。
展开


终审判决是指法院对案件进行审理后作出的最终、具有法律效力的判决。简单来说,一旦案件到了终审判决这一步,这个判决就定下来了,一般情况下不会再改变。 从法律概念上讲,终审判决意味着诉讼程序的终结。在我国,司法审判实行两审终审制。也就是一个案件经过两级人民法院审判即告终结。当当事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的一审判决或裁定,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上一级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作出的判决或裁定,就是终审判决或裁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五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是终审的判决、裁定。”这就从法律条文上明确了终审判决的效力。 终审判决生效后,就具有了强制执行力。如果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终审判决确定的义务,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而且,终审判决作出后,当事人不能再就同一案件以相同理由再次起诉或者上诉。这是为了维护法律的稳定性和权威性,避免当事人无休止地进行诉讼。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终审判决绝对不可改变。如果当事人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是伪造的等情形,可以申请再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七条规定了当事人可以申请再审的多种情形。但再审的启动有严格的条件和程序,不是轻易就能实现的。总之,终审判决是司法程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产生最终的确定力。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