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保证人?


在法律领域中,保证人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与保证合同密切相关。保证合同是为保障债权的实现,保证人和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情形时,保证人履行债务或者承担责任的合同。而保证人就是在这个合同中承担保证责任的一方。 从实际情况来看,保证人起到的是一种信用担保的作用。当债权人担心债务人可能无法按时履行债务时,会要求债务人提供保证人。保证人就像是债务人的“信用后盾”,如果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债权人就可以要求保证人按照约定履行债务或者承担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八十一条明确规定:“保证合同是为保障债权的实现,保证人和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情形时,保证人履行债务或者承担责任的合同。”这一规定从法律层面明确了保证人的责任来源和保证合同的性质。 对于保证人来说,承担的责任主要分为一般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一般保证是指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时,由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在这种情况下,债权人必须先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并且在强制执行债务人的财产后仍不能获得清偿时,才能要求保证人承担责任。 而连带责任保证则是指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保证人和债务人对债务承担连带责任。在连带责任保证中,只要债务人在债务履行期届满时没有履行债务,债权人既可以要求债务人履行债务,也可以要求保证人在其保证范围内承担保证责任。 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保证人。根据法律规定,具有代为清偿债务能力的法人、其他组织或者公民,可以作保证人。同时,一些特殊主体,如国家机关、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一般不能作为保证人。因为这些主体的性质和职能决定了它们不适合承担保证责任,否则可能会影响其正常的公益活动开展。 此外,保证人在承担保证责任后,有权向债务人追偿。也就是说,当保证人替债务人偿还了债务后,保证人就取得了债权人对债务人的权利,可以要求债务人向自己偿还相应的款项。这也是法律为了平衡保证人的利益而作出的规定。 总之,保证人在保证合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责任和权利都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在成为保证人之前,一定要充分了解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谨慎做出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