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违法转让土地使用权?


违法转让土地使用权指的是土地使用者没有按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将土地使用权转移给他人的行为。简单来说,就是没有按照法律的要求去转让土地,这种转让是不被法律认可的。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中,对土地使用权的转让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例如,《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三十九条规定,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房地产时,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按照出让合同约定已经支付全部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并取得土地使用权证书; (二)按照出让合同约定进行投资开发,属于房屋建设工程的,完成开发投资总额的百分之二十五以上,属于成片开发土地的,形成工业用地或者其他建设用地条件。转让房地产时房屋已经建成的,还应当持有房屋所有权证书。 如果不满足上述条件就转让土地使用权,就可能构成违法转让。常见的违法转让土地使用权的情形有很多。比如,未取得土地使用证就转让土地,土地使用证是合法使用土地的凭证,没有这个证就转让,显然不符合法律规定。再如,未按出让合同约定进行开发就转让,这破坏了土地开发的规划和秩序。还有擅自改变土地用途进行转让,土地用途是经过规划和审批的,随意改变用途并转让是违法的。 违法转让土地使用权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根据《土地管理法》第七十四条规定,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对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擅自将农用地改为建设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转让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恢复土地原状,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没收在非法转让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可以并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总之,在进行土地使用权转让时,一定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转让行为的合法性,避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法律风险和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