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关系是什么?


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而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产生的法律关系。简单来说,就是你去一个单位上班,和这个单位之间形成的一种受法律保护的关系。 从主体上看,劳动关系的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用人单位。劳动者就是像我们这样依靠自己的劳动来获取报酬的人,用人单位则是像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 在劳动关系中,劳动者要遵守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听从用人单位的指挥和安排,按照要求完成工作任务。用人单位则需要按照约定支付劳动者工资,为劳动者提供必要的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十六条规定,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这意味着,劳动合同是证明劳动关系存在的重要凭证。 另外,即使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只要存在事实劳动关系,也同样受到法律保护。事实劳动关系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没有订立书面合同,但双方实际履行了劳动权利和义务而形成的劳动关系。例如,劳动者为用人单位提供了劳动,用人单位支付了工资,这些行为都可以证明事实劳动关系的存在。 判断是否存在劳动关系,还可以参考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该通知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二)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三)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 了解劳动关系的定义和相关法律规定,对于劳动者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至关重要。比如,在遇到工资拖欠、加班不给加班费等问题时,明确的劳动关系可以让劳动者更有底气地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同时,用人单位也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关系,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这样才能构建和谐稳定的用工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