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务侵占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


职务侵占罪,简单来说,就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把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 从法律规定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明确指出,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 。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职务侵占罪的立案标准涉及多个方面。首先是客体要件,该罪侵犯的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财产所有权。也就是说,犯罪行为侵害的对象是单位的财物。 其次是客观要件,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占本单位财物,数额较大。这里的“利用职务便利”,指的是利用自己在单位担任的职务所形成的主管、管理、经手本单位财物的便利条件。比如公司的财务人员利用自己管钱的职务便利,私自挪用公款给自己用,就属于利用职务便利。“侵占”包括侵吞、窃取、骗取等各种手段。而且,必须达到“数额较大”。关于“数额较大”的具体标准,司法实践中通常以六万元为起点。 再者是主体要件,本罪主体为特殊主体,包括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像股份有限公司 、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监事(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还有公司的经理、部门负责人和其他一般职员和工人等,都可能成为该罪的主体。 最后是主观要件,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财物的目的。也就是行为人心里想着要把单位财物变成自己的,不管最后有没有真的完全占有,只要有这个故意和行为,就可能构成犯罪。 举个例子,如果一个公司员工,他负责管理仓库货物,他利用这个职务便利,偷偷把仓库里价值七万元的货物拿出去卖了,钱归自己,这就满足了职务侵占罪的多个要件,很可能被认定为职务侵占罪并立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