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主要的养老保险有哪些?


我国主要的养老保险分为社会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两大类。 社会养老保险是由政府组织建立的,目的是为保障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它又可以细分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主要面向在城镇各类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就业的人员,以及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保的人群。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十条规定,职工应当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这种保险的特点是缴费较高,但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相对也较多,养老金待遇会随着社会平均工资的增长而调整。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则是面向具有城乡居民户籍,不属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覆盖范围的城乡居民。它实行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模式。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人员应当按规定缴纳养老保险费。缴费标准目前设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600元、700元、800元、900元、1000元、1500元、2000元12个档次,省(区、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设缴费档次,最高缴费档次标准原则上不超过当地灵活就业人员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年缴费额。其特点是缴费门槛低,政府有补贴,但养老金待遇相对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较低。 商业养老保险是商业保险公司提供的一种保险产品,是个人自愿与保险公司订立保险合同,按时缴纳保险费,在约定的年龄开始领取养老金。商业养老保险的种类多样,常见的有传统型养老险、分红型养老险、万能型养老险和投连型养老险等。商业养老保险可以作为社会养老保险的补充,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养老需求。比如一些高收入人群,在已经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的基础上,为了保证退休后能维持较高的生活水平,可以选择购买商业养老保险。





